财新传媒

关于"名著的启示"的新闻Beta

《悲惨世界》和《九三年》中的革命观 ---中文评论综述(四)

11月02日

文 | 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为雨果小说宣扬的人道主义进行辩护的评论者,强调人道主义是革命的目的。 有学者在2013年所写的论文中指出,“虽然《九三年》在上世纪初期已经传入中国,但小

《悲惨世界》和《九三年》中的革命观——中文评论综述(三)

10月26日

文|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当有人指责革命暴力如何恐怖残忍时,为革命辩护的人会强调革命的原因。在《悲惨世界》中,大革命中的国民代表G先生与主教就九三年发生的断头台等事件展开了辩论。G先

《悲惨世界》和《九三年》中的革命观 ——中文评论综述(二)

10月19日

文|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认为雨果完全否定法国大革命的评论中,流传较广的是一篇题为《雨果和鲁迅的革命共识》的文章(以下简称《共识》)。这篇不算太长的文章,主要谈论雨果的《九三年》,并

《悲惨世界》和《九三年》中的革命观——中文评论综述(一)

10月12日

文|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悲惨世界》(1862)共5部48卷,其中有7卷详细描绘了法国1832年的六月革命,即巴黎共和党人反对复辟倒退的君主专制的起义。第1部的第1卷第10章还讨论

为自由和真相而战——易剧中的医生和美国的媒体

09月21日

文|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特朗普就职总统后多次攻击一些美国的主流媒体是“Enemy of the People”(人民的敌人)。[1]他没想到此术语和挪威作家易卜生

从繁荣到崩溃 ——《大河湾》启示之二

09月06日

文|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大河湾》(1979)通过一个小镇的变化,反映了整个国家从一贫如洗到经济繁荣再到社会崩溃的过程。有研究者判断,《大河湾》是“奈保尔以刚果的真实历史为背景所创

“我们”和“他们”的划分——《大河湾》启示之一

08月24日

文丨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大河湾》(A Bend in the River)是享有国际声誉的英国作家奈保尔(V.S Naipaul,1932-2018)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的叙述者萨

《王子与贫儿》:底层百姓的治国梦

08月10日

米琴|文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小说《王子与贫儿》(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1881)又译作《王子与乞丐》,讲述穷孩子汤姆•康蒂与亨利八世的儿子爱德华相貌酷似

米琴:《狂人日记》百年启示

07月27日

文|米琴 【】鲁迅(1881-1936)的《狂人日记》(1918)发表100周年之即,媒体上纪念文章纷呈,有“百年祭”、“百年书”、“百年警示”、“百年再认识”等等不一而足。有人感到百年之

《窈窕淑女》回归《卖花女》

07月13日

文丨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窈窕淑女》(Fair Lady)是根据英国大文豪萧伯纳(1856-1950)的剧本改编的音乐剧,在1956年首演,盛况空前;1967年又改编成电影,再次引

《离骚》的现实意义

06月29日

文|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端午前后,中华大地掀起了纪念屈原,诵读《离骚》的热潮。不仅国家领导人引用了《离骚》中的名句,[1]民间也举行了大型文化活动。除了演绎《离骚》的歌曲外,还出现

从《反美阴谋》到“国王”特朗普

06月14日

米琴|文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美国著名作家菲利普•罗斯(Philip Roth 1933-2018)不久前去世。几乎所有介绍和评论他的文章都会提到他的小说《反美阴谋》和特朗普之间的关系

马恩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 ——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

06月01日

文 | 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一位当代中国学者认为《乌托邦》这部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美的共产主义国家”;另一位学者也称该小说“展示了完美的共产主义国家图景”。[1]英国作家莫尔的

马克思对特朗普的描绘&莎剧《雅典的泰门》

05月17日

文|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即,美国不少主流报刊都发表了学者写的纪念马克思的文章。《纽约时报》的文章题目是《生日快乐—马克思,你是对的》。文章提到在一个研究马克

莎翁笔下的伟大情人安东尼

05月04日

文丨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莎士比亚写过两部以安东尼为主角的历史剧。在《裘力斯·凯撒》(Julius Caesar 1599)中,安东尼是裘力斯·凯撒的大将和亲信。他狡诈地将罗马平民煽

作为“情人代理”的唐明皇 ——从《长恨歌》到《长生殿》

04月19日

米琴|文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皇帝,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还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都没能像唐明皇那样,在中国文学经典中风流千古。古代的著名诗人、文人鲜有为皇帝歌

《再别康桥》:来也悄悄,去也悄悄

04月04日

米琴|文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徐志摩(1897-1931)的短诗《再别康桥》末尾用了三次“悄悄”:“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憎女情结”的传神写照——李敖的《上山·上山·爱》

03月23日

文|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小说《上山·上山·爱》于2001年先后在台湾和大陆出版,一直没引起过两岸文学界的太多关注。在大陆可以查到某些地方文学刊物发表过少量的评论短文,比如《浅谈李敖

少年自救——从《蝇王》到美国校园

03月15日

文|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因飞机失事,一群6至12岁的英国少年儿童流落在一座荒岛上。岛上原本无人居住。这群孩子和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没有大人可以依赖,只能靠自己谋求生存、争取获救。这

假如世界由女性统治

03月02日

米琴|文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一月二十日《纽约时报》有一篇评论,题目是《希拉利输了竞选,可未来属于她》 (Hillary Lost, but the Future Is Hers)。文章

订阅排行榜

直接输入你的关键词

添加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