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土地退化对人类福祉和生态系统的威胁与日俱增,对于生活在农村地区依赖土地从事生产的人们而言尤其如此。土地退化热点覆盖了全球约29%的土地,大约32亿人居住在这些土地上。
竹林提供了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并且已经被用来解决长期的土地退化问题:国际竹藤组织的一项内部核查显示,各国计划在未来十年用竹子恢复500多万公顷退化土地。
另外,中国的库布齐沙漠曾被称为“生命禁区”、“死亡之海”,经过30年不懈努力,实现了成功治理,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世界奇迹,提前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到2030年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
中国国内粮食和食物生产趋势性增长对粮食安全提供保障可谓厥功甚伟,然而也让社会付出了环境压力加大的代价,突出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荒漠化、水体和大气污染、农业化学污染和重金属污染、森林和草地生态功能退化等等
2020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将侧重于改变公众对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人类贪婪的生产和消费的态度,全球宣传主题为“粮食、饲料、纤维”。
今年9月份,由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气候变化与土地:IPCC 关于气候变化、荒漠化、土地退化、可持续土地管理、粮食安全及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的特别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已经影响了全球粮食安全
报告建议收集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当地植物、树木的种子和插条,并将其种植在不会被该项目淹没的土地退化地区。 此外,还必须禁止项目工人“以任何方式收集和/或狩猎剩余的野生物种”。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新报告显示,土地退化也会导致气候变化,进而给农业生产活动带来更多压力。土地一旦退化,土壤吸收碳的能力就会下降,导致气候变化加剧。
图片来源:Greenpeace / Mahanta S 如今,全球约有40亿公顷的土地退化,约占地球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而印度的土地退化面积已经达到9600万公顷,占其领土面积的29.32%。
农民种植的作物品种越丰富,水资源和化肥用量就越少,土地退化和土壤侵蚀也会减少。这也意味着昆虫拥有更多的生存空间,而84%的商业作物授粉都是由昆虫完成的。
2019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地球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异变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它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双方将在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履约和执法、打击野生动植物和野生动植物产品非法贸易、森林可持续经营、打击木材非法采伐和相关贸易,以及荒漠化和土地退化等问题上深化合作
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加剧,覆盖了全球约29%的土地、32亿人口。 人口增长、城市化、水污染及不可持续发展,都使全球淡水资源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研究背景 虽然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地退化和土壤质量下降已被确定为发展中国家农民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和经济问题(Antle and Diagana, 2003),但是农业合作社在促进可持续土地管理实践投资方面的作用却被忽视
WWF全球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 (Marco Lambertini) 表示,如果气候不稳定、海洋枯竭、土地退化、森林消逝,生物多样性不复存在,维持我们所有人的生命网络消失,人类不可能有一个健康、幸福和繁荣的未来
双方领导人乐见双方在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领域增进高层交往,在全球环境议程中尤其在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履约与执法、野生动物贩卖、消除市场非法采伐木材、荒漠化、土地退化等领域上扮演更重要的领导角色
土地退化,也会发生一连串联动效应。例如,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而气候变化又往往被视为生物多样性损耗的重要驱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