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无法停止“壳”的买卖或借壳,就应向港联交所看齐,所有意图借壳上市就构成反收购行动,就要按新上市处理,即若壳股注入资产使得壳股的控制权易手(注入方获得30%以上股权),须按新公司上市的程序审批。
本周主要的指数跌幅在5%左右,很多偏小市值的公司(所谓壳股)跌幅超10%。一旦一类资产被众人以一个可信的理由把价格轰到天上去时,它离节操落地也就不远了。
但是,对壳股之类的,就不是那么好的事情了。今年已经出现很多个案例原来打算借壳上市的公司开始改成IPO排队了。 这个供求关系的逆转,也得到了IPO股票数量的支持。今年基本都没停过发行新股。
尤其是指望着靠重组翻身的壳股们,表现最为惨淡。 市场挤泡沫对金融市场的稳定,长期来说是好事情,我们还是辩证的来看到监管层打压的问题。不要跟游资那样挂出“641”“748”的单子,实在没必要这样。
“壳股”又值钱了。 不过,“炒壳”好不容易降温,如果一放松,这市场风气咋整?不是说价值投资吗?蓝筹公司表现好一点,难道未来又要沦落,大家还是蜂拥炒“壳”?烂公司继续苟延残喘、卖个好价钱?
目前越来越多中概股寻求回归,在IPO趋严的大背景下,重组上市成为中概股回归的较佳选择,这将支撑以中小创为主的壳股市场价值。近期IPO审核趋严,在新发审委深挖细节的背景下,IPO的难度也在加大。
此步骤实现,则蔡达标彻底完成了对真功夫的“金蝉脱壳”,资产业务还是原来的,只不过法律主体已经变了,原先的真功夫公司已经变成一个空壳。
本周壳股都非常好。从我们这个观察栏目开办以来,2年时间都处于持续打压并购重组的阶段。但从10月后,各种放松政策猛出,各部门争相出利好。 这给了非常重要的做多时间窗口。
像壳股,几乎是100%取决于证监会的政策。按目前的监管框架,壳股都还得跌很多。 而且抑制炒作,会对市场的好公司估值产生正面作用。
但是,除此,还有我们最近几周一直说的壳股,壳股最近是覆灭之灾,本周又大幅下跌。 而涨幅好的,也跟经贸摩擦有关。 像大豆指数,稀土指数,稀土永磁指数,都是因为两国关系恶化导致涨价预期的。
第六类,港股垃圾——老千股、低价股、壳股、庄股、多次换名、天量供股...... 这六大类,每一天都在危害市场,祸害投资者,董法劝老司机们: 真爱投资,远离垃圾。
结果新闻里面铺天盖地的说贝壳的末日到了,转眼资本市场给了这些媒体一个大耳光: 贝壳股价创了新高。可见资本市场根本也没看懂易居的发布会。
原因:地方保壳,股权人和债权人之争。具体来讲,该企业赚钱能力本应很强,且青海自然资源丰富,但企业开展资金流不确定的新业务,导致资金链断裂。
但在2016年之后,由于监管政策的变化,重组就开始不受欢迎,壳股跌得妈都不认。 最近这种涨法,感觉上是有一些原因才导致的。有个说法,是舍得酒业之前从ST摘帽大涨,引发了市场对这类型股票的追捧。
次日,贝壳股价单日暴跌14.86%,8月20日再度大跌5.35%,目前市值191.73亿美元,比此前的市值高峰缩水了一大半。股价也已经跌破当初20美元的发行价。 短短1年内,市场已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