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扩大减费让利覆盖面助企方面,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努力做到应延尽延;主动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加大对受疫地区重点行业减息让利力度等。
据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65.53亿元,余额占比居全国性银行首位,较年初增幅17.06%,且不良率为0.92%,处于同业较优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万亿元,增速38.8%,连续三年超过30%。民营企业贷款余额2.47万亿元,增速21.5%。 着力增强重大项目融资支持。
截至2021年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65.53亿元,较上年增长17.06%,不良率0.92%,处于同业较优水平,“金名片”效应显著。
建设银行把这块做到更好——在2021年,源于其普惠金融线上审批、大数据风控模式的应用,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1.24%,较上年末进一步下降20个基点。
截至2021年12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超2365.53亿元,较年初新增超344.71亿元,余额占比位于全国性银行前列,资产质量始终保持优良水平。
在政策的落实上,广发银行从各层面、多维度进行把控,将政策落到“每一个实处”:全力保障普惠金融信贷额度,优先保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普惠型涉农贷款投放,不挤占不挪用,确保完成普惠金融信贷计划;支持分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特色
陆金所控股近期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零售信贷业务季度新增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进一步上升至80.5%。同时,得益于科技水平与管理效率的提升,综合借款成本实现持续下降。
“就贷款质量来讲,截至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不良率0.65%,比年初下降了0.3个百分点,也低于全行的平均不良率0.85个百分点。
瞄准普惠金融 共筑“金融森林” 14.8万亿元,这是全国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9月末余额。不到两年,这一数据近乎翻倍,但是覆盖到的小微客群仍有限。
截至2020年6月30日,广州农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95.45亿元,较年初增加62.96亿元,增速27.08%,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服务小微客户数23917户,较年初增加6510户。
2020年9月末,招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达到5228.13亿元,服务各类小微企业客户超120万户,成为股份制银行中普惠金融贷款规模排名前列的银行。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交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幅40.53%,已达成国务院提出的增速高于40%的年度目标;综合融资成本逐年持续下降,今年已下降90BP。
由于浙商银行“积极驰援小微企业”所带来的口碑效应,今年上半年,浙商银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72.24亿元,较年初新增161.20亿元,占全行贷款比重16.71%,在18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位列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重庆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以及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新增量在各项新增贷款总量的比重,在重庆市主要地方法人银行中均位列第一。
一方面,该行主动压降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减息让利,其中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综合融资成本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为企业融资减免服务收费近5亿元。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超13万亿元,同比增速27.6%,平均利率6.03%,较去年全年平均利率降低0.67个百分点。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继续下降0.02个百分点。 除了以平台化服务企业客户,浙商银行也将平台化转型延伸到个人客户,提升零售业务短板。
自2018年5月小企业数字金融业务全面推广以来,截至2019年三季末,全行小微业务规模持续增长,单户授信1000万元(含)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增长14.44%;小微融资单季发放利率持续下降,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