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家庭等市场主体收缩信贷需求、金融机构收紧信贷条件引发严重通货紧缩与流动性紧张,甚至可能对金融市场乃至经济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冲击,央行将政策性利率(基准利率)降低至0,甚至对金融机构实施负利率政策仍难以发挥扩张性政策作用
为了避免滞涨现象的上演,我们必须趁着通胀率还较低的时间窗口,通过扩张性政策的实施来提高经济增速。 9、目前单靠一项政策放松,已经很难防范经济增速的下行了。
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和土地供应的扩张性政策结合,降低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同时也为基础设施投资和新城镇建设提供了激励。
近期美元指数显著上升的最重要因素,是在史无前例的扩张性政策刺激下,近期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率显著上升,最终导致美联储不得不开始缩减量化宽松政策,并在未来可能提前加息。
在输入性通胀和上游成本推动压力下,一旦明年中国的物价上涨幅度超过警戒线,前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既需要扩张性政策稳增长,又需要紧缩性政策控物价。
在危机初期,一些国家的扩张性政策,以及汇款,缓冲了最初的经济下滑。然而,从2020年年中开始,就几乎没有新的财政刺激,反映了政策空间的收窄。 行业间复苏也不平衡。
这样,我们很可能面临这样一些问题:目前非常规政策退出是重要的,但并不意味着扩张性政策需要全面退出。当前我们的政策收得太紧,可能会导致我们面临几个困难: 1、很难应对来自国际的外部环境的超预期冲击。
中国财政政策以民生为主,需积极摸索如何使扩张性政策惠及更多人民。此外,货币政策以调控国内总需求为主,应对供给端结构性通胀较为乏力,过度反应可能会抑制内需复苏,因而需要多部门合作来平衡跨周期通胀风险。
但我们认为,二季度之后大宗商品价格和PPI的上涨或将明显减速,一方面源于短期结构性供需失衡的逐步改善,另一方面则将反映出中国相对节制的政策取向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美国的扩张性政策影响。
但是,如果政府采用了扩张性政策比如税改,那么,将会把总需求曲线右移而不是左移至AD3的位置,经济转到新的短期均衡点E3,这时候,总产出水平与潜在产出水平之间的通货膨胀缺口不仅未被闭合缩小反而进一步扩大了
毕竟保民生、保经济实体的确应该列为货币政策包括财政政策的重要目标,其它的只能是“退而求其次”了,何况所谓的通胀指数竟然“奇迹”般地并没有随着扩张性政策走向高位,这使得管理部门“有恃无恐”。
在金融市场频繁交易的参与者受到较其它参与者更大的影响,紧缩货币政策向非金融市场参与者倾斜,这时往往收入和消费不平等会下降,扩张性的政策则同样会加剧不平等,因为金融市场参与者收入和消费平均比非参与者要高,而扩张性政策则更利好股市
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践和困境 从政策实施效果来看,弗里德曼的提法主要在德国效果比较明显,这是因为德国战后婴儿出生率比较高,人口增长处于上行期,德国的工业化发展阶段要比英国、法国晚,倘若使用凯恩斯主义扩大总需求的扩张性政策来刺激经济
即使都是对经济的扩张性政策,他们资金价格的影响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就是对利率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利率的影响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变得很重要?
他呼吁,地方政府加快道路建设,并且相信地方财政蕴藏着足以支持快速扩张性政策行动的丰裕储备。他采取严格措施落实反移民法案,宣称为了缓解就业形势,把将近十万本来已经被接纳进入美国的外国人挡在国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