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现象已引起有关部门注意,财政部2022年9月24日印发《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财预〔2022〕126号),明确要求“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
此前财政部于9月底发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并强调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
财政部发文严控“三公”经费 严禁通过国企购地等虚增土地出让收入 强调严禁超标准、超范围列支,不得年底突击花钱,2023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继续只减不增;同时严禁各类违规虚增收入行为,包括举债储备土地
此外,《通知》还提出强化“三公”经费执行的监控,财政部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监控各地区和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地方财政部门则要将“三公”经费管理规则嵌入一体化系统,建立执行监控机制;并持续扩大“三公
比如,各级政府大幅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急需、非刚性等支出,“三公”经费从严管理,大力缩减会议、培训等费用,楼堂馆所以及面子工程治理也取得明显成效。
多省份审计披露政府过紧日子落实不到位 专项债资金闲置或被挪用【财新网】 2021年河南等多省份均存在压减一般性支出不到位,无预算、超预算或超范围、超标准列支“三公”经费,年底突击花钱,挪用占用其他资金用于日常经费等问题
”经费,年底突击花钱,挪用占用其他资金用于日常经费等问题;其中云南、四川等省级财政或部门一般性支出较上年不减反增。
”经费,年底突击花钱,挪用占用其他资金用于日常经费等问题;其中云南、四川等省级财政或部门一般性支出较上年不减反增。
四川省级151个预算单位的的“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公务接待、公务用车购置和维护费用)、物业管理费、会议费、培训费较2020年不减反增。
违规兴建楼堂馆所得到有效遏制,即使前年面对疫情严重冲击也没有因为稳就业而大幅增加财政供养人员,中央部门去年“三公”经费预算比2012年减少50%以上。
刘昆称,以中央为例,中央本级支出连续两年负增长,中央部门财政拨款“三公”经费连年压减,从2019年的81.07亿元减少到2021年的51.87亿元,累计下降了36%。
那么,各级政府应当做的,便是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严禁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严禁铺张浪费。
从科研经费中列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不纳入“三公”经费统计范围,不受零增长要求限制。(单位主管部门、财政部负责落实) 五、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投入与支持方式 (十八)拓展财政科研经费投入渠道。
从科研经费中列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不纳入“三公”经费范围。 会议还提出要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支持方式。按照国家确定的重点和范围,由领衔科学家自主确定研究课题、科研团队和经费使用。
从科研经费中列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不纳入“三公”经费范围。四是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支持方式。按照国家确定的重点和范围,由领衔科学家自主确定研究课题、科研团队和经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