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人们忙于回顾过往展望来年,经济学界预测明年宏观形势与增长速度是常规保留节目。然而在今年特殊内外经济环境下,各方对2023年经济增速预测更为活跃,具体预测看法分歧也显著大于通常年份。 如
卢锋强调关键有三点,一是调整和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二是提升宏观和结构政策的增长取向和功能,三是推动体制性突破,充分释放潜在增长能力。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员收入差距较明显,个体户、建筑工人和物流运输人员的收入平均水平排在前三位 专栏|卢锋:疫情期经济走势的六重特征 疫情期经济表现受中国特色疫情宏观经济学规律支配,两年半实践经验显示间歇性疫情散发与局部流行是制约现阶段经济增长的基本环境因素
■ 本文根据北大国发院金光讲席教授卢锋在7月16日财富50人论坛发言内容补充拓展而成,感谢李昕、杨业伟、刘鎏提供的数据帮助和参与讨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近日表示,与毕业生比例上升相关,青年失业率呈较强的季节性,目前正处求职季,因此失业率较高。考虑到青年失业率通常在7—8月达到年内峰值,推测这一数据还可能进一步上升。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6月11日主办的“稳增长·保就业”专家座谈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表示,4月16—24岁人群的调查失业率飙升至18.2%,伴随着近年来青年失业率波动性上升的趋势,并且受季节性
(详见:《【数据图解】受疫情影响,年轻劳动力失业率创新高》《北大卢锋:4月青年失业率中国已远超美欧》) 16–24岁年龄段对应于学生高中、本专科、研究生三个学习阶段,相当高比例的在校学生并不在就业和失业人口的统计之中
(财新一线) 北大卢锋:4月青年失业率中国已远超美欧 “我记得几年前跟我的同事们为G20研究就业问题时,看到欧洲和一些新兴经济体的数据,年轻人失业率达到20%,我当时就觉得这太难以想象了,”北大国发院教授卢锋如此坦言
根据北大国发院卢锋最新整理的数据,与中国的就业形势形成反差,美国和欧洲的青年失业率均在持续下降。中国的青年群体失业甚至超过了欧、美(同期青年群体失业率分别为13.9%和8.6%)。
笔者要谈的是疫情期中美经济镜像关系。这里的镜像一词,是对比较差异或反差的一个形象表述。21世纪初,中国开放经济强劲增长,多年国际收支双顺差与美国贸易逆差扩大形成反差现象引发学界广泛关注,笔者200
本文根据卢锋在2021年12月19日举行的北大国发院第六届国家发展论坛的宏观经济形势展望暨第59次经济观察报告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中国纪检监察报披露,卢锋与现任妻子沈某是重组家庭,沈某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其不仅没有制止卢锋收受钱财的行为,反而参与其中,利用法律专业知识逃避制裁,伙同卢锋共同敛财。
卢锋称,传统的财政逆周期调节理论,以自动调节机制为主,相机抉择工具的运用受到抑制,并且追求财政周期的大体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