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文 我原是父母生命中的女儿,只为我出嫁了,就成了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其实我们两家,门不当,户不对。他家是旧式人家,重男轻女。女儿虽宝贝,却不如男儿重要。女儿闺中待字,知书识礼就行。我家是
1911年7月17日,生于开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籍贯江苏无锡。父亲于1910年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硕士回国,执教北京政法学校,兼为清室肃亲王善耆讲授法律。我已有三个姐姐。大姐寿康长我十二岁,二
薛鸿时|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1979年,我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后不久,就在董衡巽学长的推荐下,拜识了钱、杨两位先生,并成为他俩的“助手”(其实,不过是借借书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25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确认,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逝世。(记者
【财新网】(记者 陆跃玲)据新华社报道,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逝世。 杨绛生前
杨绛 | 文 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 早年的几篇散文和小说,是我在清华上学时课堂上的作业,或在牛津进修时的读书偶得。回国后在上海生活,迫于生计,
张者|文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杨绛先生先后翻译出版了《斐多》,出版了《我们仨》,《我们的钱媛》等,作为他的读者有时会充满好奇地想更多了解杨绛先生,要能和她聊聊天该多好。我曾
张者|文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杨绛先生是一位著名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同时她也曾经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这么多角色杨绛先生是如何把握的呢?在不断的角色转变中她有何感想? 杨绛说:
胡真才|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杨绛全集》《杨绛文集》责任编辑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杨绛从清华调入文学研究所外文组(即后来的社科院外文所,但当时其编制属新北大,工作由中宣
张者|文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图为杨绛先生,作者提供图片。 考入清华不但圆了杨绛的学业梦,也找到了她的爱情。在清华杨绛认识了大名鼎鼎的钱钟书,当时钱钟书正读大三。杨绛母亲为此跟自己
徐泓|文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5月18日的晚上,听到一个揪心的消息:杨绛先生病情危重,又不让抢救,恐怕难过去了。 远在深圳,7天来我多次默默面向北方,为老人家祈祷。
于慈江|文 《杨绛,走在小说边上》作者 2002年7月18日,刚刚过完91岁生日的杨绛心情显然不错。一向谨言慎行的她不仅对一个越洋电话有问必答,也似乎并不以如下的敏感提问为忤: 刘(梅
文|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小说《洗澡》(1988)描写了解放初期,一群研究外国文学的海归学者的遭遇。这些学者所以“万里迢迢赶回祖国”,或为“投奔光明”,或因“共产党救了中国”,或是听说“
商务印书馆编辑,《钱锺书手稿集》责编 记得在《我们仨》中,杨绛先生写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中他们一家三口时聚时散,读来很是伤感。1997-1998年,女儿和丈夫相继离世,对于年近九十高龄的杨先生来
【财新网】(记者 谢海涛)“惟有王城最堪隐,万人如海一身藏。”这是杨绛先生喜欢的东坡诗句,也是其人生写照。但她也许未曾想到,自己百年身后,声名自不落寞,谤毁亦不能免。 2016年5月25日,杨
朱小棣|文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年过百岁的老人杨绛去年逝世了。如今我手捧一本她的《杂忆与杂写》,读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位历史人物的身世地位、来龙去脉、过往喧嚣、杂陈往事、处世品味、人格深浅
文 | 朱小棣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年过百岁的老人杨绛去年(2016年5月25日,文章为2017年所写,编者注)逝世。如今我手捧一本她的《杂忆与杂写》,读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位历史人物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