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一些开发商企业交流时,他们关于房地产投资之所以不乐观,有几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存量,因为很多项目、很多有问题的企业,包括碧桂园、恒大、融创,这些项目存量项目的出清还在过程之中,没有明确的进展
市场机构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仅碧桂园、万科两家房企2022年一季度销售金额达千亿元,去年同期则是五家;46家房企达百亿元级别,较同期减少30家;TOP100房企销售金额均值162.6亿元,同比下降47.2%
榜单前三甲碧桂园、万科、保利发展分别实现销售额1633.9亿元、1380亿元和1212亿元,但合计销售额4226亿元与2021年同期三家合计的7227亿元相比,净减少达3001亿元。
市场机构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仅碧桂园、万科两家房企2022年一季度销售金额达千亿元,去年同期则是五家;46家房企达百亿元级别,较同期减少30家;TOP100房企销售金额均值162.6亿元,同比下降47.2%
3月30日,碧桂园总裁莫斌在公司业绩发布会上称,截至2022年2月底,博智林已有21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了25个省超350个项目,累计交付超750台。
易居企业控股在港股IPO之时,共有中国恒大(03333.HK)、碧桂园(02007.HK)、万科(000002.SZ / 02202.HK)等26家房企入股成为股东。
当前碧桂园在岸和离岸再融资渠道仍然畅通,但由于内房去年第三季开始销售额持续向下,盈利有所受压。 惠誉并表示,碧桂园的负债,为同类投资级别的内房股中最高。
碧桂园自2018年起仅公布自身的权益销售额,不包括联营公司销售额。据克而瑞数据,碧桂园2021年合约销售额约为7209亿元,仍为行业第一。
已经发布年报的部分龙头房企中,碧桂园(02007.HK)的归母净利润达269.97亿元,同比下跌23.49%;龙湖集团(00960.HK)的归母净利润约238.54亿元,同比上涨19.26%;华润置地(
(财新) 碧桂园已沟通80多个项目收并购 谈妥其中35个 碧桂园方面称,综合考虑自身定位和行业前景,准备“继续保持杠杆,坚定地向三道红线转绿的方向努力,不会继续加大融资额度”。
“这段时间,碧桂园的收并购还是聚焦在自己的合作项目上。”程光煜说,针对非合作的项目,碧桂园会根据市场情况继续沟通。 碧桂园是当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现金流充裕的民营房企。
碧桂园已沟通80多个项目收并购 谈妥其中35个 碧桂园方面称,综合考虑自身定位和行业前景,准备“继续保持杠杆,坚定地向三道红线转绿的方向努力,不会继续加大融资额度”。
(财新) 2021年耗资近200亿元收并购 碧桂园服务仍有现金超百亿元 李长江称,碧桂园服务大规模收并购的时代,或者说追求规模和合约金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作为行业龙头,碧桂园服务(06098.HK)的表现备受市场关注。 3月29日,碧桂园服务发布2021年业绩公告。
据财新记者统计,在已公布业绩的13家上市物企中,碧桂园服务、保利物业、绿城服务和中海物业等四家头部物业公司的未受限现金流介于34亿元至116亿元之间,卓越商企的在手现金仅次于这四家公司。
穆迪下调碧桂园(02007.HK)的评级展望,以反映该公司物业销售额和利润率将在未来12—18个月内出现下滑。受行业整体经营及融资状况不佳的影响,该公司的离岸融资渠道也将有所削弱。
融创、世茂、龙光、新城、碧桂园等房企发行地产债涨幅较大。 多家机构看好政策暖风对地产债的利好。华泰证券研报指出,政府表态有助于修复投资人信心和市场情绪,避免流动性冲击加剧地产负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