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总部位于广东顺德的民营房地产巨头碧桂园在香港公开招股。 此次IPO的发行主体为2006年末注册于开曼群岛的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碧桂园控股),其终极控股股东为广东杨国强家族。
今年春季广东房地产商碧桂园赴港上市,改写中国房地产公司海外IPO融资的记录。摩根大通中国地产分析师雷蒙德指出,今年下半年到明年间,还将有多家房地产公司来港上市。
如以最高发行价定价,这将是今年内在港第二大IPO的地产类股票,募资规模直逼今年4月在香港挂牌上市的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碧桂园集资规模达到129亿港元。
但是,林哲莹表示,目前海外上市限于两大类企业:一是具有国资背景的,二是在10号令之前就做完海外SPV结构的民企,如碧桂园。 不过,风险投资(VC)业对于短期内中国放开企业海外上市表示悲观。
国内土地储备最大的开发商短期融资失败,“囤地开发”模式受到市场质疑 处于舆论风头浪尖的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2007,下称碧桂园)在资本市场遭遇挫折。
香港交易所代码:0688)、世茂房地产(香港交易所代码:0813)、合景泰富(香港交易所代码:1813)跌幅在7%--8%之间;雅居乐(香港交易所代码:3383)、SOHO中国(香港交易所代码:0410)及碧桂园香港交易所代码
中海外(香港交易所代码:0688)、雅居乐(香港交易所代码:3383)、碧桂园(香港交易所代码:2007)、华润置地(香港交易所代码:1109)等大型内地地产股下挫在1%至7.47%之间。
内地地产股反弹,中海外(香港交易所代码:0688)、雅居乐(香港交易所代码:3383)、华润置地(香港交易所代码:1109)、富力(香港交易所代码:2777)、北辰(香港交易所代码:0588)及碧桂园(
在2007年首10家上市集资额最高的香港新上市公司中,内地企业占据绝大多数,其中包括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SOHO中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等。
出于对市场不明的担心,资本市场也开始转向,龙湖地产、恒大地产等多家开发商推迟了IPO时间表,碧桂园、雅居乐等企业的再融资计划已被迫中止,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始遭遇融资困境。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从可能出现的行业着手分析:房地产行业可能性不大,因为碧桂园、富力集团、SOHO三家公司控制股东财富之和离认定的门槛距离尚远,万科也许会较快扩张,但因其股权分散,财富效应不明显,因此房地产行业虽然是中国私人资本比较发达的一个领域
2007年4月,碧桂园港股上市发行超百亿港元,一夜间成为内地在港市值最大的地产公司。 河南建业虽仅为固守河南一隅的地方性房企,当时仍订下发行约40亿股、融资约80亿港元的蓝图。
而去年4月内地房地产市场红火之时,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2007)最终以发行价格区间的上线5.38港元定价,若以2007年预期每股盈利0.25港元计,市盈率达到21.5倍,募资近130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