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潘贤掌在福建省地税局工作六年,曾任政策法规处主任科员、省地税局税收科研所副所长等,2003年曾发表论文《加入WTO后的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和税收关系研究》。
中国已经加入了WTO,中国企业家们应该对自己的处境和实力有清醒、理性的认识,靠国家力量的拼凑即便进了“世界500强”,也依然不表明有什么“核心竞争力”。
比如,特朗普上台后就曾威胁退出WTO,说“WTO就是被设计成世界上其他国家一起占美国便宜”......但实际上,WTO的前身关贸总协定,就是美国二战后,出于自身利益,而力主促成的。
其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中国在2001年12月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在入市之后,迅速利用了国内要素成本低廉的优势,成长为全球制造工厂。
正是在世界经济需要中国的情况下,美国带头与中国开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谈判,WTO于2000年10月多哈会议上明确,中国将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
按照WTO的原产国规定,“中国制造”( Made in China )一直是中国出口产品,关于原产地的标准标签。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在中国组装" ( Assembled in China ) 这句话。
日本制造逐渐没落 中国自从加入WTO之后,基本上对日本都是贸易逆差。比如2001年至2010年这十年中日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再比如2015年到2021年贸易逆差再次扩大。
这主要得益于全球化,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各种贸易和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中国制造畅销全球,成为“世界工厂”。
加入WTO后,中国携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优势,逐渐成为全球消费电子制造中心。手机、笔记本等消费电子产品配备的锂电池,需要配套的供应链本土化。日企退守高端消费类和动力类锂电池。
在中国启动改革开放,后又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中美两国关系不断升温的背景下,终于形成了“美国创新,中国生产,世界销售”的全球化新格局,成为过去多年,中美两国实现互利双赢、世界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动力源泉
随着中国加入WTO,出口快速增长,2004年以后不仅外汇储备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而且出口引领投资高涨,带动经济明显过热。
中国成功加入WTO后,外汇储备加快增长,2001年突破2000亿美元(为2121亿美元);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为10663亿美元);2009年突破2万亿美元(为23991亿美元)。
所以,WTO的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市场经济地位之争。 其实,WTO的改革还没有结束,WTO改革也不只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博弈,美国跟其他发达国家、跟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分歧其实也很大。
在中国启动改革开放,后又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及中美两国关系不断升温的背景下,终于形成了“美国创新,中国生产,世界销售”的全球化新格局,成为过去多年,中美两国实现互利双赢、世界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的动力源泉
在1999年、2001年时,中国也进行了一轮大的产能调整,但是加入WTO后会看到,大量的过剩产能转换成了强大的出口能力,因此,在新一轮滞胀中,中国庞大的生产潜能能不能有效转换成供应能力,是战略重心。
很多国家对欧盟“碳关税”是否符合国际现行贸易规则存有疑虑,认为CBAM不应与WTO贸易规则、相关国际气候协定规定的减排责任等有原则性冲突,更不能成为新的贸易保护工具。